沉寂许久的新股行情又回来了。
在近期市场回调的背景下,新股大涨行情显得格外突出。8月9日,新股盟固利以上市首日17.42倍的涨幅引爆市场,同日上市的威力传动首日上涨2.6倍;此后上市的科净源、蓝箭电子上市首日涨幅均翻倍。
(相关资料图)
新股首日暴涨背后,一批打新基金或也因此受益。以盟固利为例,参与打新的1300多只基金(合并计算),平均每只基金豪赚近80万元。
“这并不是常态”,公募业内人士表示,新股收益与发行定价、市场情绪、公司所处的板块、基本面等多因素相关,应理性看待当前新股行情。
新股火爆行情再现,打新基金或受益近几年来,新股市场整体相对低迷,尤其是自2021年9月询价新规出台后,新股市场明显降温,首日破发成为常态,打新似乎已被市场遗忘。
近期新股市场表现强劲,关于“打新”的话题也重新被点燃。8月9日,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盟固利以上市首日17.42倍的涨幅引爆了整个市场。同日上市的威力传动和碧兴物联也纷纷大涨,以发行价来看,两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93.8%、261.48%。紧接着,8月10日、11日,又诞生了两只上市首日翻倍新股。
数据显示,8月9日以来上市的6只新股,其中5只上市首日股价均大幅上涨,近期打中新股的投资者无疑是幸运者。根据收盘价估算,C盟固利、C威力中一签均能赚超4万元;C科净源、C蓝箭、C碧兴中一签也能收获超万元,不少投资者直呼“大肉签”又回来了。
不仅是普通投资者,对于执行首日卖出策略的网下投资者,也能收获实实在在的收益。以盟固利为例,Wind统计显示,从获配的名单来看,最终56家公募基金旗下1386只基金产品获配,获配数量为1189.71万股,配售金额合计达6329.28万元 。
按基金管理人来看,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头部公募基金获配新股数量居前。从获配数量来看,前海联合新思路A获配数量最多,高达1.07万股;其他基金产品获配数量均少于万股。
C盟固利首日暴涨,作为重要“打新者”的公募基金也赚得盆满钵盈。若按照获配数量进行估算,不考虑首日是否卖出,参与打新的1300多只基金(合并计算),合计赚11亿元,平均每只基金赚近80万元。
按此估算,参与打新C科净源的1321只基金,合计赚1.5亿元,平均每只基金赚11.29万元;参与打新C蓝箭的1600多只基金,合计赚3.4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可赚21.07万元等。
理性看待新股行情,基金打新“随行就市”对于近期新股的暴涨行情,有公募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其中不少是脱离基本面的不理性的上涨行为,部分首日暴涨后面临着下跌的风险,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在他看来,打新收益除了发行定价外,还与市场情绪、公司所处的板块、基本面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随着注册制不断的推进,近几年打新收益有所下行,打新已成为一种“随行就市”的常态化策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新股首日涨幅中位数为32.%,与去年同期不相上下,而2021年这一值超100%。
“现在公司已经没有设置专门的团队和人员主要负责打新业务了,对于中签率也不做硬性要求。考虑到现在打新股也不是稳赚不赔的,很多新股上市之后可能会破发,如果单纯追求中签,后面也可能会遭受损失,所以我们目前日常基本上就是研究员报价,中签与否不做硬性要求。”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参与打新已常态化。截至8月13日,全市场4792只公募基金产品参与了打新并获得配售,新股获配总金额达到4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参与打新的基金产品数量基本保持一致,不过获配总金额有所减少(572.9亿元)。
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是参与打新的主力。其中,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7家公募基金今年获配金额超10亿元;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获配金额不足亿元,如华润元大基金、益民基金、尚正基金、和煦智远基金等。
一家中小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没有专户去参与打新这一块,打新可能主要出于“增厚”基金收益。
从参与打新的基金类型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为参与打新的主要对象。数据显示,从今年参与打新的公募基金来看,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等类型的主动权益型基金获配金额占公募基金总获配金额比重达70%。
具体来看,61只基金获配新股的数量超过150只,这些基金参与打新热情较高。其中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民生加银城镇化、民生加银积极成长等7只基金、金元顺安消费主题基金、融通基金旗下融通互联网传媒、融通健康产业等14只基金、中航量化阿尔法六个月持有A基金获配新股的数量较多,均获配超160只新股,获配新股总金额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不等。
“短期来看,参与新股打新的积极性可能有所增加,但我们在新股报价询价这块并不会激进。毕竟新股从询价到上市也有一个过程,也会担忧这段时间市场情绪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体现在收益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上述公募相关人士表示。
责编:李雪峰校对:陶谦
关键词: